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全面深化改革 >
周宁县激活“党建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2022-10-31 16:18:41  来源:  责任编辑:阮飞龙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周宁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党建统领各类组织、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探索创新“党建+旅游+N”的“景村党建”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一、工作背景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直以来,针对促进农村发展和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必须始终坚持以基层党建作为战斗堡垒,使其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一线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周宁县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内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九龙漈、鲤鱼溪、陈峭、仙风山、芹山湖、后垄溪大峡谷、蝙蝠洞、官山、灵峰寺、方广寺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但旅游模式繁杂、分布零散,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普遍存在同质化、低效益等问题。为此,周宁县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和“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在县域范围内探索营造“景区相勾连、人人共参与”的全域旅游氛围,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致力打造一张富有闽东特色的周宁“名片”。

二、主要做法

1.立足全域旅游,探索“景村党建”新模式。紧扣区域实际,深入挖掘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与旅游发展、乡村建设全过程融合互动。一是突出思想引导。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并结合方言评书、杖头木偶、畲歌演唱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通过制定和宣传《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10余个旅游专项规划,召开全域旅游推介会、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让旅游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筑牢景村共建融合的思想基础。二是突出全局谋划。创新提出“景村党建”发展模式,激发村级组织发展潜能,引导各村党支部搭平台、建驿站,党员亮身份、当志愿,村民守村规、正家风,把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功能延伸到涉旅产业各个环节,将党建引领作用渗透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做到“一村一景,村景融合”。如礼门乡组建“党建+旅游”联盟,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陈峭景区为龙头,带动周边的常源传统古村落、秋楼革命老区村等特色旅游开发,串成“礼陈线”旅游精品线路,推行“组团式”发展。三是突出环境整治。以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通过创新“党员巷长制”、组建党群服务队等方式,引导无职党员主动参与基层“微”治理,改善乡村软环境;积极探索“主干连片、党员联户,环卫网格化”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如泗桥乡坂坑村党支部将全村划分为4个区域化网格,每个网格安排5至6名党员负责包干联户,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

2.立足特色产业,发挥“组织领航”新优势。坚持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党组织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党建+旅游+N”深度融合、提质增效。一是注重组织“领办”。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模式,完善村民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要素入股等方式,规模化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申报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争创知名特色品牌。如玛坑乡党委推动区域相邻、条件相近、业态相通的村集体合作社成立产业发展联合社;七步镇后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林下经济280余亩,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产业,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二是注重组织“联办”。采取“组织+行业+农户”模式,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村规民约”经营公约,统一行业标准、规范运营秩序、做大旅游效应,发展康养度假、农事体验、采摘观光、主题摄影写生等特色旅游业态,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如七步镇苏家山村党支部与苏氏农业发展公司党支部紧密共建,按照农旅融合、以旅兴村、以游富民发展思路,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打造“九凤山”有机茶品牌,并依托有机茶园开设茶叶采摘、制作等互动体验项目,年均接待旅客量超40万人次。三是注重组织“创办”。发挥乡(镇)党委领导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统筹各村资源,做大集体产业,特别注重挖掘当地民俗特色、特色景观、乡土人情,讲好地方故事,发展文创产业,引导党员群众投身全域旅游发展。如浦源镇整合浦源村、鲤鱼溪景区、学校、派出所等党建资源,组建“邻鲤党建联盟”,引导3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协调带动110多名居民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乡风文明等工作,助力景区周边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3.立足强基固本,凝聚“鸿雁队伍”新力量。坚持资源下移、力量下沉,让“鸿雁”归乡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一是引凤还巢促振兴。持续深化“能人回引”工程,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创新开展党群遍访、干部家访、部门接访、专班暗访、适时回访、重点查访“六访行动”,对外出人员进行“地毯式”摸排、登记造册、过筛评估,逐村建立“回引能人库”。今年来,共走访入户4600余次,联系在外乡贤能人700多人。同时,通过召开恳谈会、深入探访、交心动员等方式,鼓励能人回乡参选,换届后全县147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共有返乡能人71人。二是提升能力促振兴。用好用活县乡党校、现场教学点、教学基地、“田园学堂”等场所,聚焦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问题,紧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等需求,先后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党员干部860余人次参加生态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型和社会治理型”等专题培训和异地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15期,切实提升干部专业素质与能力。三是聚集力量促振兴。探索推进下派力量“集约化”管理,针对下派干部受地域限制约束、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整合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金融助理员等5支下派队伍,将各人专业特长、资源优势与各村需求精准匹配,引导鼓励107名下派干部按“供需清单”跨乡跨村开展服务。截至目前,下派干部共领办基层服务项目116个,开展服务29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取得的成效

如今,周宁县已创建国家级及以上文化旅游品牌24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4个,56个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点先后开放运营,带动形成浓厚的全域旅游氛围,为乡村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景村党建”联盟更稳固。通过党建引领,有效串联当地特色资源、优引外部企业、人才、典型经验做法,调动村民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不断鼓励以党建引领争创乡村振兴“五强堡垒、星级乡村”,让“党建+旅游+企业+村民”联动发展,让村民更有参与感,让“景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体验线路、体验活动、旅游产品,构建“处处是景、到处可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2.农旅、文旅更交融。“党建+旅游+文化”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偏远山区县的革命老区优势,将古村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绿水青山”,通过集镇建设、统一行业标准、规范运营秩序、做大旅游效应,发展特色旅游业态等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做大生态观光农业,推动游客走向景区“最深处”,体味特色文化“最真处”。

3.农民收入更多元。通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模式,完善村民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把产业带动起来、把群众、土地、资金充分调动起来,完成“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转变,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等方式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创收。

4.乡村振兴更“广角”。依托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乡村发展模式。通过内外联动、党建联合等方式,“组团式”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全域旅游。周宁陈峭景区依托自然景观,挖掘古村文化,打造首批“中国乡村游模范村”、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约17万人次。七步镇苏家山村依托市县“能人回引”工程,以“乡土、乡情、乡愁”为桥梁,引导乡贤人才返乡投资、提供智力支持,在绿水青山之间,玻璃栈道、滑索、蹦极、丛林穿越等20多项游乐项目,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振兴。

四、启示意义

1.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是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良好的基层党组织基础,是推动农村工作平稳开展的重要组织保证。周宁县持续实施“能人回引”工程,选优配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聚合下派力量、外部力量,通过强弱联合激发内生动力,以良好的党建基础探索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基层治理等工作平稳开展,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真正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2.促进党建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关键。坚持以党建促旅游,以旅游强党建,能够充分发挥党建在提升现代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素质中的主导作用。周宁县敢于突破景区资源分布零散、村与村间“各自为政”的状况,将人才、电商、文化等多元化资源囊括在党建的旗帜下统筹调配,让景与景的衔接更加无障、更加有序、更加自然,让村与村的发展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行稳致远,让人与人的相处和谐自然、紧密团结、休戚与共。

3.拓展党建促乡村振兴思路是重点。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周宁县创造性地提出“党建+旅游+N”的做法,不仅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而且通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了我县不同村庄的自然、人文优势,在交通、人才、电商、文化要素等硬件条件上进行统筹规划,并且在此基础上仍在不断探索外延,致力打造人人参与、处处共享、内核融通的全域“大景区”概念,创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层思路,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