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福鼎 再生稻育秧绘就新“丰”景
2025-05-12 11:18:27 朱灵塬 吴小翠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刘志玮  

立夏时节,福鼎市太姥山镇千亩再生稻示范田里,农机手熟练驾驶着耕田机在农田中穿梭作业,嫩绿的再生稻秧苗整齐划一地植入田间,一幅现代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再生稻是指利用头季水稻收割后的稻桩,在合适条件下让休眠芽重新生长,再收获一季稻谷。”在太姥山镇再生稻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朱照棋向记者算起增收账:再生稻两季亩产稳定在850公斤以上,较单季稻增产40%,且再生稻稻米品质好,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调动大家种再生稻的积极性,今年我们计划在太姥山、硖门、佳阳等乡镇,打造200亩以上的再生稻示范片,采用科学施肥、绿色统防统治等技术,全力保障再生稻的品质和产量,让好技术种出好粮食。”福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洪晓红说。

当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碰撞,科技创新成果正在福鼎广袤沃野上加速转化。近年来,在“藏粮于技”战略的推动下,福鼎市持续打造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片,推广“稻—再—油”“稻—再—菜”等高质高效种植模式,逐步形成“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融合发展格局,为粮食产能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朱灵塬通讯员吴小翠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