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生态理念 >
织密“绿色网格” 激活“生态密码”
2025-06-30 15:32:41 张瑜 李何颖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晨光初绽,周宁县泗桥乡红阳村护林员祝华森已穿梭在山林间,开启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蜿蜒山径间,他紧盯每个山头和沟渠,不放过一处隐患点。

“夏季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每天既要排查火情隐患,还要监测林木生长情况、防控有害生物、制止资源破坏行为,只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祝华森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护林人的坚守与担当。

作为“三库+碳库”重要理念首倡地与先行实践地,周宁县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起全域覆盖的“绿色网格”。全县11名县级林长、112名乡级林长、146名村级林长各负其责,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立体化管护体系,让每一片林地都能纳入精细化管理。

去年以来,周宁县积极探索科技护林新路径,推动智慧林业示范点项目落地见效。在周宁“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自动化无人机巢每日定时启动,无人机按预设航线升空巡护,可视化大屏幕清晰呈现着林区实时情况,巡山护林实现一“屏”了然。

“自2024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巡护1176架次,巡护里程1450千米,飞行时长101小时。”周宁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孙蔡盛介绍,智慧林业项目整合资源概况、环境监测、防火监控等功能模块,推动林场管理从传统人工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今年,周宁县推进智慧林业二期项目建设,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林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护绿守底线,扩绿增后劲。周宁县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持续厚植绿色家底,以国土绿化项目为重要引擎,科学推进闽西北项目、松改项目等,并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通过推行“互联网+众筹造林”模式,开展“我为周宁添新绿”募捐活动,广泛凝聚全民护绿共识,让绿色“版图”不断延展。2024年以来,全县完成植树造林22333亩、森林抚育35280亩、封山育林10910亩;完成补植复绿近12万株,修复受损林地1090余亩。

生态底色越擦越亮,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周宁县深挖绿色资源“富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高山冷凉花卉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在花卉基地里,“周宁高山百合”“周宁高山杜鹃”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强劲,通过电商直播、线下展销等渠道畅销全国;在林下种植基地里,草珊瑚、黄精、金线莲等林下经济作物蓬勃发展,带动300余家经营主体发展,总产值超3亿元,惠及1万余农户。

为此,周宁县获得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激励表扬单位,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站在新的起点,周宁县将持续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扩绿、护绿、兴绿”协同推进,深化“四库”联动发展,奋力书写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李何颖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