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含溪村,仿佛被施了魔法。2000多亩樱花如粉色云霞般从山巅倾泻而下,与层层叠叠的森林共舞,与青翠的茶园私语,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花香。周末清晨,蜿蜒的公路上车流如织,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扛着相机、举着手机,迫不及待地要闯入这片“醉美樱花秘境”。 “哇!这简直是现实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来自霞浦的摄影师林先生一边按动快门一边惊叹。镜头里,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徜徉在花林间,花瓣落在她们的发间;孩子们追逐着飘飞的樱瓣,笑声惊起枝头的山雀;几位老师戴着红军帽,在樱花树下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红色记忆与粉色浪漫奇妙交织。 作为闽东著名老区基点村的含溪村位于寿宁县南阳镇东部,是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三年来,这个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落后老区村,每天都在上演精彩的“变装秀”:废弃的土坯房穿上了黄墙黛瓦的新衣,变身茶香袅袅的书香茶馆和宽敞明亮的红军学堂;杂草丛生的荒地被改造成露营基地,孩子们在这里体验生火做饭;村中的老井变身“齐心井”,成了网红打卡点。 “现在我们村就像个大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叶其明笑道。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杨龙贺的推动下,含溪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一边抓基础设施建设、一边讲好含溪“红色故事”,着力打造家园党建示范村,推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党员齐心,含溪发展走上快车道。含溪村瓦窑坪自然村完成道路硬化、高速口官洋至含溪村的“单改双”道路顺利通车,曾经“脏乱差”的鸡棚鸭舍、荒废老宅变身休闲凉亭、书香茶馆、红军学堂等,闲置菜地成为红军营地户外休闲点,还打造了樱花基地和荷花观赏园等。村两委还打起了“红色研学+生态旅游”组合拳。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合作为中小学生提供“红色+劳动体验”研学营地,被寿宁县委组织部设为“四下基层”教育实践活动点。这为含溪吸引来源源不断的人气,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24年,含溪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其中接待研学学生5000多人,带动村财增收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8000多元。 “这哪里还是记忆中的穷山沟。”90后“新农人”陈亮感叹道。他返乡创办的“含溪红”茶厂如今订单不断,还带动了周边5个村的茶农增收。更让人惊喜的是,最近村党委领办成立了红珊樱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发展中草药,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从“输血”到“造血”,从“红色记忆”到“绿色银行”,行走含溪,满目皆景。十个“一”红色休闲步道、水尾生态护岸、议事长廊、云子十炉、喜上梅梢茶歇台等一步一景,让游客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诗和远方”。 □吴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