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新家乡”的幸福年味
2025-01-22 08:33:18 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春节将至,东侨开发区大门山社区年味渐浓。连日来,煮腊八粥、送春联、拍全家福、财神送福等一系列迎春活动,吸引了不少社区的男女老少参与。

1月15日上午,由宁德市委文明办主办的宁德市“欢乐幸福迎新春弘扬文明好家风”文明家庭主题宣传活动在仕林东湖小区的小广场上举行(右图),来自书法家协会的陈裕植正在为居民书写春联、送“福”字。

“今年跑了好几个地方,能为大家增添喜庆,传承民风民俗,是我退休后的快乐所在。”看着排队领“福”字的人群,陈裕植开心地说。

张承录和曾良莲老两口也带着外孙和外孙女排队领春联、拍全家福,“最近社区每周都有组织活动,节日氛围很好。”张承录是寿宁人,退休后,老两口跟着女儿来宁德生活,帮忙照顾外孙。

初到宁德时,曾良莲并不适应。但很快,她就找到了“知音”。加入小区的广场舞队伍后,她惊喜地发现,队员多是从老家来宁德帮忙照顾孙辈的,大家互相分享买菜、带娃等讯息,其乐融融。“最近我们在学伦巴,老年人也要赶时髦嘛。”曾奶奶自豪地展示自己的锻炼成果,年近七旬的她,仍有一头浓密的秀发,还有让年轻人都羡慕的窈窕身姿。

张承录退休前是一名技术员,对修理机器很有经验,楼上楼下的邻居谁家电器坏了,他都能帮一把。久而久之,大门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何春贤发现了这个人才,并将其纳入小区的居民志愿者队伍。如今,大伙儿都知道,社区里有个“活好话不多”的修理能手张爷爷。

从不习惯到不舍得,原本计划把外孙照顾到上小学后就回老家的老两口后来干脆在同小区也买了房,正式“扎根”宁德,东侨也因此成了他们的“新家乡”。

同样扎根宁德的还有63岁的郭兰英。这天,她也带着刚放假的孙子来“凑热闹”。郭兰英祖籍山东,退休前在柘荣工作,退休后来到宁德。热情开朗的她初来乍到就加入了小区的合唱队,“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年,我们已经从邻居变成了好朋友,大家每年都组织老年团出去旅游。”

大门山社区是个典型的“新宁德人”聚集地,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从外地来到宁德扎根的“宁漂”,为了让这些“宁漂”不“漂”,社区以多维服务引导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与治理体系。

郭兰英说,这些年,她看着小区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越变越好。从每天上演“车位争夺战”,到增加停车位、增设智能门闸,小区居民文明有序停放车辆;从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到组建了8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达到1000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与居民群众通过“线上”“线下”紧密互动,针对居民关心关切、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共谋共推,巧妙化解各种“家门口”的烦心事。不仅如此,围绕传统节日、特殊节庆等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促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融合与团结,构建和谐社区。

□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文/图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