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青山绿水间 ——周宁县七步镇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推进绿色发展侧记 ▲苏家山玻璃栈道 青山绿水间的周宁抽水蓄能电站 ▲八蒲清凉季 九龙漈瀑布 周宁“三库+碳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项目全面竣工 ▲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 王志凌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周宁县七步镇,和着“绿色进行曲”的节拍,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正加速推进—— “‘三库’实践基地森林资源智慧监测”项目获评2023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省级评审; 碧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厚植的生态底色让七步镇成了高山中璀璨的“绿宝石”,先后入选福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对象、“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气候康养福地、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含绿量”的增长也带来了发展“含金量”的提升,辖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8家,全年产值约20亿元,约占全县比重36.3%,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林下经济等新业态也愈发红火,七步人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换来了金山银山…… “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翻开《摆脱贫困》一书,“三库”绿色理念震耳发聩,穿越时空指引至今。近年来,周宁县七步镇牢记嘱托、逐绿前行,深入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产业、城乡”三位一体总体布局,持续放大生态效益,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的动能转换之路,打造“三库”生态文明的传承区、农业特优战略的标杆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样板区,坚实走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七步,绿色已成为最美的色彩,“点绿成金”的故事正在不断续写。 生态为先 扩“绿”增汇 碧水生金 “七一”前后,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很是热闹,一批批党员、学生研学团队纷至沓来,开展各类党日研学活动。这个藏于山中的家庭林场,不仅是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更成了全国首个“森林党校”。 林场的创办者黄振芳,现年已96岁,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 40多年前的后洋村,贫穷闭塞。提着斧头上山砍柴,成为当时靠山吃饭的村民为数不多的选择。由于过度砍伐,被揭去绿“肤”的“伤疤”遍布山头。春夏时节,暴雨山洪倾泻,泥石流来袭,田地屡屡被毁,村民生活“雪上加霜”。 “因为穷,砍树,砍树后,更穷。”面对窘境,1983年,年逾半百的后洋村村民黄振芳站了出来,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开垦荒山植树造林。3年时间,黄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亩,成为当时宁德地区唯一的全省“造林大户”。在黄振芳的带动下,后洋村掀起造林热,林地面积扩种到7000多亩。 如今,黄振芳的儿孙们继承了老人的绿色情怀:大儿子黄传融扛起了管护家庭林场重任,并利用丰富的林下条件,养蜂、种植中草药,实现林下资源有效利用;黄振芳的孙女黄娟娟成为一名护林宣讲员,传播“三库+碳库”重要生态理念,让更多人加入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列;黄振芳的孙子黄宇斌组建“90后”创业团队,开发设计林下经济文创产品,为传统林业赋新能…… 黄振芳一家的奋斗史无疑是七步人民逐“绿”前行的缩影。三代人,四十年。七步人民用“滴水穿石”的韧劲实现了荒山披“绿装”,也诠释了对于“绿色”的渴望。仅近五年,七步镇就植树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共计4.50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居全县前列。 如今的七步,满山绿意尽情铺展。如何提升林业综合效益,充分释放森林生态红利,成为新的命题。借着周宁县推行“碳汇+”融资这一春风,七步镇以碳汇资源为切入点,加强抚林育林、林分林相改造,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中和能力,进一步做大生态效益“蛋糕”,实现生态振兴高质量发展。 逐绿奋进,“碳”索生态产业化。后洋、苏家山村先后加入“卖碳翁”行列,以集体林地贷得30万元“碳汇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金线莲、黄精、草珊瑚等中草药,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富”的新路子。今年,黄振芳家庭林场领到宁德市颁发的首张《宁德林业产业经营票证》,并获“林e贷”银行授信300万元,标志着宁德正式开启“非标生产要素+林业经营票证+线上金融产品”政银企合作新模式。 森林孕养水源,水源滋养森林。近年来,七步镇还将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探索建立“民间河长”“智慧河长”等治水新模式,常态化开展“河长”巡查和“清四乱”行动,水岸同治、标本并重,上下游同发力,实现了水更清、河更净、岸更美。 不断筑牢的生态屏障,使得碧波清流成为孕育绿色能源的“源头活水”。位于七步镇群山峻岭间的周宁县抽水蓄能电站,正为迎峰度夏持续产出“绿色动能”。 2022年8月,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该电站已累计发电约28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量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0万吨,累计工业总产值约31亿元。 锚定低碳发展新赛道,不断奠定绿色崛起新高度。随着生态优势日益彰显,蓝图中勾勒的“林变优”“水更清”“钱变多”“粮更丰”在七步镇一步一个脚印地变为现实。 绿色崛起 打造新样板 释放竞争力 生态宝库的殷实,不仅供应了琳琅满目的优质生态产品,也让“绿色”成为七步镇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好生态中收获红利最多的无疑是旅游业。在七步镇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千般美景、万种风情,绽放出文旅融合的多彩魅力。 在苏家山村,青葱茶园上的玻璃栈道、高空蹦极、丛林穿越等体验项目惊险刺激,吸引游客来此打卡。2007年,在外经济能人苏文达带着资金毅然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在苏家山村打造云端上的“乡村迪士尼”。仅去年,该村就接待游客4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65余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七步镇深度整合“生态、红色、非遗、民俗”元素,以“乡村观光+民宿”“乡村观光+文创基地”“乡村观光+研学基地”“乡村观光+林下经济”等形式促进乡村旅游,将地方特色融入研学游过程,实现景区深度游览、文化深度体验。 主打特色牌,振兴动力足。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后洋村探索“林养、林种、林游”融合新模式,打造七彩后洋、彩色水稻以及“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探索“研学+营地经济+带货经济”模式。 “百草”香,尽芬芳。溪头村在山头上建起中草药基地“百草园”。500种、超万株中草药,构成了以野生草本植物为主题,集观赏、研究、休闲于一体的亲子游新符号。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绿色”村庄。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梧柏洋村将原来村人民会场装修为红色教育基地,将废旧的小学改造成红色餐厅……大“换装”让梧柏洋“红”出了新面貌。 各有各特色,个顶个精彩。围绕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这一目标,七步镇还充分发挥九龙漈景区和苏家山AAA级景区的辐射效应,积极推动苏家山茶旅基地、七彩后洋、梧柏洋红色旅游、竹下香格里等景点串联,七步镇三库文旅发展联村党委由此孕育而生。在联村党委带动下,苏家山、后洋、梧柏洋、八蒲、岭头等村形成“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治理联合”格局,通过强村带弱村,引领乡村抱团发展。 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了全域乡村振兴。“以地缘、人缘、产业等为联结点,推行跨村联建,打破了以往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以强带弱、整体联动,引导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资源联结、力量整合、优势互补的区域新发展格局。”七步镇组织委员魏小平说。 作为跨村联建成员之一的八蒲村,“联姻”为该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情人谷亲水平台完成建设,八蒲村亲水游作为七步镇生态游、红色游的有效补充,与苏家山、后洋等村串联成“生态后洋-互动苏家山-红色梧柏洋-亲水八蒲”精品旅游路线。 去年7月,“首届周宁·七步八蒲民俗文化节暨2023云端周宁·夏日清凉季启动仪式”在八蒲举行,大量游客涌入八蒲村。八蒲村也乘着这一东风步入乡村旅游的快车道。今年,该村还利用老工业厂房资源,引入台湾乡建乡创专业团队,打造工业风文创项目。 待客不用酒,绿意就醉人。2023年,该镇文旅产业收入1500万元,实现“美丽经济”的“倍增效应”。 好生态、好环境在催生“美丽生金”旅游新业态的同时,也形成“磁吸”效益,使七步镇成为众多企业向往的热土。借着“退城入园”的东风,七步镇全力做好梨坪园区要素保障与服务,光辉新型墙体材料、南洋建材、福建鑫常泓机械设备、富鼎精密制造、福建三杉生物科技等企业纷纷落户当地。富鼎精密制造、福建鑫常泓机械设备等2家企业还完成了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助力了传统铸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七步镇优异的生态环境和冷凉高山立体小气候,是我们选择在这落户的最关键因素。”福建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培育出的“多肉”品相好、成本低,深受客户喜爱,年产优质组培种苗在2000万株左右。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023年,七步镇辖区2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其中,村财收入超过50万元达7个。“下一步,七步镇将围绕‘一库两溪三带+N’的发展方向,以‘三库+碳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为引领,加快生态与工业、农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型工贸强镇。”七步镇镇长唐何毅说。 和美新颜 凝聚幸福感 踏上振兴路 绿满山乡,水润七步。山水间流淌的浓浓绿意是最美的生态诗篇。而点缀其间的一个个美丽乡村,则宛如一粒粒明珠,串起了人间烟火,绽放出难忘乡愁的缕缕柔光。 出门见绿,移步有景。在坑源底村党建文化广场,随处可见正在享受惬意闲暇时光的村民。虽然广场占地不大,但环境优美、别致精巧,给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娱乐空间。 “2022年,我们动员群众将原本连片的10多栋废弃的危楼和灰楼进行拆除,改建成文化广场。”坑源底村党支部书记刘官强介绍,近年来,该村还建设“微菜园、微花园、微田园”18个,进一步改善了村庄面貌。 山水好,还需乡村美。为进一步释放生态加持效应,去年以来,七步镇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投入385.5万元,推动“五个美丽”建设,引导村庄建设生动展现乡土田园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了一批“韵、景”并重的美丽庭院。 “颜值气质”的提档升级,让农村美得有底气、美得有内涵、美得有活力。去年,七步村、梧柏洋村成功创评省级高级版“绿盈乡村”,竹下村、八蒲村创评市级中级版“绿盈乡村”,“绿盈乡村”覆盖率达100%。 和美乡村,如果说美丽是“根”,那么和谐便是“魂”。要实现群众宜业宜居就要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才能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近期,周宁“三库+碳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项目全面竣工。该基地坐落于周宁县七步镇,项目投资2.06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60亩,是宁德全市首个集研学、康养、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背后,得益于七步镇党委、政府在周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绿色调解”工作法,将调解工作与“三库+碳库”重要理念进行有机结合。 “让广大群众从心底里认可绿色发展的理念,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起来就更为顺畅了。”七步镇党委书记许剑介绍,项目建设伊始,七步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配齐配强专班队伍,提前预判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难点堵点,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乡贤茶话会等方式,宣传“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和项目建设能对当地带来的发展前景,广泛动员村民支持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隐患化解于萌芽之中。 自项目启动以来,该镇党委、政府依托“绿色调解”工作法,共化解因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实现项目建设过程“零信访、零舆情”,为项目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积极构建和谐的乡村治理体系,七步镇还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构建“1+6+N”法治服务矩阵,进一步织密了乡村“智治”网络,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为七步发展营造一个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七步镇牢记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绿色发展”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下一步,七步镇将以‘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全委会精神,主动融入全县发展大局,依托优质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拓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让绿色成为七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建设生态美、产业兴、机制活、百姓富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周宁范本’贡献七步力量。”许剑说。□ 茹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周宁县七步镇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