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文化中国行 >
「文化中国行」红色南梁映初心
2024-07-01 09:55:27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刘志玮  

夏风掠过,群山叠翠。沿着葫芦河溯流而上进入华池县南梁镇,河东岸,是南梁革命纪念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河西岸,是窑洞式民居,青砖灰瓦白墙,干净整洁,错落有致。

南梁,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一个小镇。“以南梁为中心发展壮大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夏世鹏说,“两点一存”的伟大功勋,辉映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步入南梁革命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一篇篇文字、一张张图片、一幕幕场景,铭记着南梁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岁月,实证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气魄、坚如磐石的信念和为民谋福的无悔初心。

上世纪30年代的南梁,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给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条件。夏世鹏说,彼时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当时陕甘共产党人一边想方设法联系上级组织,一边继续探索革命真理。”夏世鹏说,经过一次次艰难实践和一系列艰苦斗争,红色武装发展壮大,红色政权逐步建立。

1934年11月7日,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又称“南梁政府”,刘志丹为军委主席,习仲勋为政府主席。自那时起,红旗在这里高高飘扬,成为“永远的红区”。

“‘南梁政府’的成立,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南梁革命斗争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各路红军会师大西北和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夏世鹏说。

走进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部委旧址,在挂着土地委员会等牌子的窑洞里,一一展示着“南梁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土地政策、粮食政策、财政政策、文化政策等一系列法令政策。

“政府成立后,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中间,充分了解现实情况和群众意见,制定了内容和形式较为完备、符合陕甘边实际的‘十大政策’。”夏世鹏说,“南梁政府”以“十大政策”为统领,设立集市、发行货币、创办刊物、兴办学校,整个边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十大政策”不仅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边区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自主性和生产积极性,也为日益壮大革命武装、巩固新生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边区共产党人一边战斗,一边建设,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凝聚起了广泛的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铸造中,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

历史浩然,精神不朽。南梁精神历久弥新,不断焕发着时代光彩。“南梁精神”已融入干部群众的血脉,焕发着砥砺前行的力量。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