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周宁县礼门乡仕本村,新修建的步道、凉亭格外醒目,村内中心广场改建项目、房屋立面提升项目、道路提升项目等正有序施工,一幅美丽乡村建设图景在眼前铺开。 “为了完善村庄功能,我们村陆续开展一些提升项目。其中,村内中心广场改建项目花了很多心力,该项目能顺利进行,村民理事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仕本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双介绍,该项目所在位置原是一家小卖部,且涉及7户村民,项目推进一度受阻。对此,村两委积极联合村民理事会动员群众,并发挥村民理事会会长李观声威望高、话语权重的作用,有效与涉及的该处7户村民沟通协商,有力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近年来,仕本村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进议事协商制度和平台建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仕本村发挥村民理事会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自身优势,推进乡村治理的模式。近年来,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礼门乡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治理的方法和路径,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提升群众满意度。 乡村治理有效,要做好谋划部署。礼门乡按照乡、片、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将全乡划分为17个网格、45个微格,对辖区内社会事务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并通过创新建立“三个一”工作法、“党员巷长”制度、“景村党建+N”模式等举措,认真落实干部分包责任,及时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化解问题。同时,积极整合信访接待大厅、信访评理室、法官e站等部门资源,着力打造全县领先的“综治中心+”模式,进一步推动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村民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本质和关键,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还在于提高村民自治成效。”礼门乡党委书记黄锦荣说。 对此,礼门乡积极推动各村结合村情实际、民俗文化等完善村规民约,重拾村民的乡村文化认同,使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氛围。同时,在实施监督村规民约的过程中,用好美丽庭院评比、环境卫生光荣榜等制度,提升村民积极性,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 此外,礼门乡还积极发挥乡贤力量推动乡村治理。该乡将各村威望高的乡贤、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吸纳入调解队伍和村民理事会,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如今,礼门乡各村都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常源村以“千年古寨”文化为依托,搭建“景村党建”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实现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的融合;星村实行“党员巷长”、环境整治“积分制”办法,推动人居环境政治提升和乡风文明建设,走出美丽乡村“文明路”…… 下一步,礼门乡将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干群活力,完善制度建设,着眼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力求在“细”“实”“小”上着手,推动群众满意度大提升。 |